
泉州伟润世纪园如何选择
发布时间:
2021/09/15 00:00
真武庙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的晋江北岸,是一组依山势而建的院落式建筑群。石头山是泉州近郊的一处重要地标,它是宋元时期祭祀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是体现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这三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为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德济门遗址是宋元以来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南面紧临着晋江。它建造于13世纪,14世纪中、晚期(元、明两代)扩建,沿用近700余年。
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曾是10世纪至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
老师向学员们讲述对此遗产的评价,让孩子们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活力,及其与中国腹地的紧密联系以及泉州在亚洲海运贸易的宋元时期蓬勃发展,体会到的重要价值与独特之处。
洛阳桥,曾用名,是泉州境内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之誉,是古代之一。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历代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洛阳桥是泉州运输发展的里程碑,它加强了泉州与闽北和内陆的陆运联系,开启了宋元泉州3个世纪的造桥运动,推动了国家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泉州的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唐朝时,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口岸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更是被称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作为公元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泉州是宋元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更为她赢得的美誉。
大殿月台须弥座很特别,它的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这与南印度朱罗时期的寺院里的人面狮身石刻风格非常相似。根据研究,该须弥座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元末废弃坍塌的寺移用至此。(这处须弥座反映出两个珍贵的信息,其一,13世纪时泉州兴建了在中国其他地区基本没有留下遗迹的寺院。其二,17世纪大殿重修时,在这座发展成熟了的中国寺院中,居然使用了主题的建筑构件,可谓是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侧面体现了泉州本土文化的多元包容独特传统。
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宋元时期的艺术、语言、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展现。
人民网:泉州是一个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城市,是泉州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世遗之城,泉州将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21世纪?
开元寺位于泉州子城西门外,南临城内东西向主街道,寺院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族群等组成。始建于公元7世纪,10世纪奠定主体格局,至今保存着中国古代大型佛寺建造形制发展成型初期的典型布局,即在中轴院落的东西两侧另建塔院,14世纪后少有出现,非常珍贵。
泉州清净寺是国内少有的用花岗岩和辉绿岩建造的礼拜寺,现存重要遗存有石构门楼、奉天坛等,呈现出鲜明的西亚寺院特征。它见证了10至14世纪泉州海洋贸易繁荣时期,中国与地区间密切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清净寺始建于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历代屡有修缮。寺院周边历史上曾是聚集区。
据了解,这9个项目包括一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工程、晋新路快捷化改造工程、刺桐大桥南节点改造工程、凤池路(机场快速路至刺桐大桥)快捷化改造工程、晋江世纪大道南延伸一期工程、晋江世纪大道南延伸二期工程、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延伸段工程、东部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
拜庭连接着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是可供僧侣、信众聚集的场地,面积2800平方米,两翼有长廊回护。两旁列置的陀罗尼经幢、窣堵波式塔、宝箧印经塔,都是8-10世纪随着汉传密教的发展而在中国新产生的建筑形式。在11-14世纪期间,这些新生的建筑在中国东南沿海大量建造和持续发展,并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经幢、佛塔遗存,建造年代多为10-14世纪,一方面是东亚地区建筑发展史中珍贵的年代标本,另一方面也有力地见证了泉州作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官方国际港口,多元文化在此地汇聚、融合和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成果。
专业师资队伍中,硕士生导师20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在读博士16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名)1人,福建省讲座教授3人,福建省教师1人,福建省劳模1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计划4人,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泉州市文化人才、泉州市文化名家3人,外聘国家、省级传承人6人,学院办学水平名列福建省同类高校前茅。
大殿前的这两座石塔称为宝箧印经塔,因塔的造型酷似藏经宝匣,故得名。传说公元前二世纪古印度敕建座塔,其中传入中国,故又称为塔。五代时期仿效,建造座塔,多为木雕或铜铸的一尺左右的小塔。石构大型宝箧印经塔现仅存于闽浙粤沿海三省,特别是泉州一带,它们仅建于宋元两代,是印度密教浮海东渐的产物,后来广为流传到日本等东亚地区。
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文化的成熟期,老君岩造像就是开凿于这一时间段的宋元时期。此时的道家、儒家文化在多元文化荟萃的泉州,依然是主流文化,泉州的地方官员主持修建庙观,雕刻老君岩造像。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作为中国现存的道教石造像,是我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的瑰宝。这一巨大的石雕像象征着当时雄厚的社会财富,亦反映了古泉州这一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特征以及港口的繁荣成就。
天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是祭祀泉州海神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信仰的推崇,天后宫历经营修、发展,现仍保存了16世纪之前已然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现存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目前,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及东部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超序时进度,计划年底建成通车;晋新路、凤池路(机场快速路至刺桐大桥)快捷化改造工程已完成、公交站改造、主辅出入口优化等,下一步将启动快捷化改造建设;晋江世纪大道南延伸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计划下半年启动建设。
纪末,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厦门),这是中国对台湾地区的官署设置。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上一篇: